14岁男孩沉迷垃圾快乐,被斥责后跳楼,致家长:这些行为,正在毁掉你的孩子!
更点
微信/QQ/博客一键成书2022-05-21
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和娱乐工具,基本上现代成年人生活都离不开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手机开始进入青少年学生的生活。它代替了学习和运动,渐渐给孩子的世界蒙上灰色的阴影。14岁男孩,因沉迷手机游戏被父亲打骂后,竟一时想不开跳楼。在生命危机关头,急救人员急中生智,以赠送游戏账号分散了男孩注意力,最终成功救下男孩。海南,一名大一学生沉迷手机游戏,被妈妈批评后,从14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。辽宁,一名初三女生沉迷手游,一月刷掉家里6万存款,因恐惧与内疚,从阳台跳楼自杀。山东,16岁的少女陈欣然,因沉迷手机,与父母关系闹僵,最后酿成震惊全国的悲剧“伤父弑母案”。
沉迷其中的孩子,渐渐对虚拟产生了依赖,对现实选择了逃避。不仅成绩一落千丈,甚至为了满足手机世界里的虚荣心,挥霍无度。小小的手机犹如一个潘多拉魔盒,打开后不是世界的五彩缤纷,而是可怕的恶魔。可怕的是有些危害并不会马上出现,潜伏着在未来某天爆发,成为恶性事件的导火索。好奇心研究所曾做过一份调查:你觉得新时代,最蛊惑人心的毒品是什么?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,会让孩子出现焦虑、暴躁、自闭等情况,甚至是暴力。家长们也该慎重思考,要不要再因各种名义,给孩子配手机了!但通过各种数据,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利和弊,错误与正确。2008年,美国一位心理学家,开启了一项耗时长达10年的科学实验。这项科学实验,即研究手机的存在,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?这位心理学家从全美不同地区,中下阶层家庭里挑出了100名孩子,将孩子分成两组:一组是从小就不被接触手机的孩子,一组则是任由接触手机的孩子。针对着这100个家庭,100个孩子,这位心理学家开始了长达10年的追踪观察。2018年实验结束后,他在全美公开了10年实验的研究成果。50名不限制接触手机的孩子,仅有2名孩子考上了大学。而在第二组里,50名限制接触手机的孩子,几乎全部考入大学,仅有3名高中毕业后,自愿退学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。第二组考入大学的孩子,又有16名在大学期间,获得学校全额奖学金。虽然以这一项数据,证明孩子考不考得上大学受手机左右,有些片面!孩子长大后的成就,也并非可以用是否上过大学去衡量。但不可否认,这是个重要的参考案例,也是个实打实的数据研究。手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,或许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。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成长阶段,特别是体型、感官等身体器官,在这时间里成长更为迅速。细心的家长发现,身边孩子戴眼镜的年龄,不知不觉已经越来越提前了。“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近年来高居世界第一,并且比例正逐年提升,小学生的近视率已高达40%”。
3-6岁的孩子,手机接触率高达91%;9-10岁的孩子,在手机的使用频率和习惯上,已经和成年人无异了。
孩子高频率的使用手机,带来的自然是对身体永久性的伤害。前些年,江苏一个9岁男童,经常性感觉脖子酸胀,手指发麻。结果发现,孩子的颈椎已变成一条直线,连正常人的颈椎弧度都已没有了。长期低头玩手机,相当于给颈椎增加了27公斤的压力,成年人尚且承受不了,何况是孩子呢?即使你再不认同,也无法否认手机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确实很大。《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指出,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4.84亿,游戏成瘾的患病率达到27.5%。甚至还发生过,孩子为证明手机游戏里“复活”情节,带妹妹一起跳楼的悲剧。手机可以麻痹孩子的思维,也能让孩子获得现实缺乏的认同感和掌握感。这样极具诱惑力的东西,也难怪会让孩子陷入无法自拔。“小时候,我认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。因为,每次我抬头,他们都在低头玩手机,目不转睛。爸爸妈妈怕我捣乱,就把手机扔给我,让我一个人玩。”
孩子在现实生活里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,不被理解,没有沟通。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,渐渐把手机里的世界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。从没考虑过问题的背后,是不是因为自己,把责任都归咎于孩子身上。殊不知,孩子沉迷手机只是表象,背后隐藏的,是孩子从没被满足过的心理需求。很多家长认为,发现孩子沉迷手机之后,只要不给孩子看手机就可以了。强制没收、监管,用最直接的限制手段,让孩子直观的远离手机。在心理学上有个词汇,叫做“禁果效应”,意思就是越被禁止的东西,越会引起一个人的好奇。孩子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好奇心,被家长限制之后,即使表现得再不想玩手机,心里其实保存着强烈的欲望。所以,在对待孩子使用手机上,制止只是辅助手段,更多的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作为榜样力量,父母放下手中的手机。在教导孩子时,孩子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?
孩子沉迷手机,大多是缺乏父母的陪伴。把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转移到父母身上,沟通交流,才是真正的教育。
让孩子拥有一两项兴趣爱好。运动流汗时的喜悦,看书思考时的思维,让孩子明白玩手机绝不是唯一的娱乐。
父母把休闲时玩手机的时间,开展家庭集体活动。外出郊游旅行,陪孩子户外运动等等,孩子能放下手机,教育才能奏效。
规划孩子日常生活的时间表,规律生活作息。时间都花在有意义的生活上,孩子也自然不会感到无聊而玩手机了。
规定手机使用功能与时间,引导孩子科学正确的使用手机。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工具,并非依赖。
手机不是洪水猛兽,在现在这个社会里,完全禁止孩子使用也并不现实。作为父母,可以用心去引导孩子,让他从虚拟世界走出。*来源:习伴(ID:xiban2020),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,更是一项自我修行。培养自觉、自信、快乐、有爱心的孩子。陪伴式成长,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!
-
-
在线编辑 | 实时预览 | 高清印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