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坦福心理学家:好孩子是夸出来的?鼓励带来的“掌控感”才是关键!


在老一辈的教育理念里他们不太轻易表扬和夸奖孩子,怕夸多了孩子会骄傲。今天年轻的父母,已经越来越认同赏识教育的理念,认为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”。可是,夸奖的功效真如我们想的这样吗?


在老一辈的教育理念里,可能还会信奉 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“孩子不打不成材“,觉得惩罚才能树立孩子的良好行为,他们也不太轻易表扬和夸奖孩子,怕夸多了孩子会骄傲。


而今天年轻的父母,已经越来越认同赏识教育的理念,认为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”。比如孩子表现出了学习进步,钢琴弹得不错、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等一些好的行为,父母就会不吝夸奖,会跟孩子竖起大拇指说“你真棒”,“你真是太优秀了”……



的确,如果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家长期待的行为,这时候,家长能及时跟上一些鼓励或者是表扬,就能够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好行为。这也就是心理学里经常使用的行为强化法。


我们夸奖孩子的目的,是为了激励孩子,当出现了好的行为时,可以保持和进步;当遇见了失败和挫折,可以不灰心,不气馁。可是,夸奖的功效真的如我们想的这样吗?


你的夸奖真的有用吗?


舟舟一次数学没考好,变得有些悲观和消极。舟妈为了鼓励孩子,帮助孩子提升自信,于是开始使劲夸儿子。舟舟英语单词背完了,舟妈夸儿子特别聪明,背单词背得快;舟舟作文写的不错,舟妈就夸儿子文笔好,将来一定能当作家。


某天又数学测验了,妈妈问他考的怎么样。舟舟不情愿地说:考了82分。 舟妈听了,说:“这次能上80了啊,真棒!”可没想到,舟舟听了妈妈的表扬却生气地说:“你一天就瞎夸我,知不知道我这次只考了班里倒数第6,有什么好夸的,你的夸奖就是在骗我,我不想再听到你的表扬了。”



乐乐一家都很信奉赏识教育,无论是爸爸妈妈、外公外婆、还是爷爷奶奶,都把对乐乐的夸奖挂在嘴上。只要乐乐有一点点进步,就会夸乐乐是最棒的,最优秀的。但是最近乐乐妈却得到老师的反馈,说乐乐这孩子抗挫力比较差,和同学一起玩特别输不起,而且经不起老师的批评。


阿华从小在父母的夸奖中长大,一直觉得自己特别优秀,心高气傲。大学毕业后,同班同学都找到工作了,但是阿华却一直在家混日子。混了多年,他父母终于按捺不住,问他为什么不找家公司从基层做起,先学习学习?他反问:“什么叫基层?做销售?还是打杂?在你眼里你儿子就这么没出息?我是靠脑子吃饭的,不是靠劳力吃饭的,那些工作配不上我的脑力,我为什么要去做。”他父母愣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。


以上三个故事,都与夸奖和表扬有关,只是故事中孩子的成长轨迹却并没有如家长所愿,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。因为这些孩子,都被夸坏了。


为什么家长的夸奖不再有效了?


因为中国很多家长并不懂如何表扬孩子或鼓励孩子,大都落入“过度夸奖”或“不当夸奖”的误区。


如果只是为了夸孩子而夸孩子,却没有弄清楚夸奖背后的原理,这会带来几个结果:


1. 孩子心知肚明,你是骗他、哄他的,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;

2. 过度表扬让孩子变成温室中的花朵,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,因此变得特别脆弱,抗挫力很差;

3. 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楚,自我膨胀,但是眼高手低,能力配不上自己眼光,生活也过得不尽人意。


而想要让夸奖变得更有效,首先需要区分两个重要概念:鼓励和表扬我们前面说的“夸奖”,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,指的是当一个人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后,我们对他的行为肯定的言辞。夸奖具体可以分为两种:表扬和鼓励。但是大部分的家长,却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,而把他们当成了一回事。


 鼓励表扬,傻傻分不清楚?


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。小宇考了全班第一,欣喜地回到家里,告诉了爸爸妈妈这个消息,爸爸说:“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。” 妈妈说:“看到你有这样的进步,我很开心,因为这是你努力的结果。”


虽然爸爸和妈妈都是在夸小宇,但是用到的方式却不一样。爸爸用的方式是表扬,而妈妈用的方式是鼓励。我们隐约能感觉到,小宇爸的说法确实比小宇妈的说法更能激励人一些,但是,具体一点定义的话,到底什么是鼓励什么是表扬呢?


鼓励和表扬,都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积极、肯定的回应。但是鼓励和表扬,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
1. 指向是人VS指向是事

表扬的指向对象是人,例如:“你真是个好孩子”、“你很优秀”;

而鼓励的指向对象是事情,例如:“这件事情你干得真不错”,“这个比赛,你投入了很多”


2. 看重结果VS看重过程

表扬更看重结果,例如:“你考了第一名,你真棒”;

鼓励更看重过程,例如:“你的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”,“在这个过程中,你收获了什么”


3. 评价的语言VS鼓励的语言

表扬时,家长的语言往往是有评价性的,比如:“你这样做很对”,“你的表现很不错”;

鼓励时,家长的语言更多的是自我指向,比如:“我很感谢你的努力和付出”,“我很欣赏你认真付出的样子”


4. 夸人格VS夸努力

表扬时,家长的语言更多的是夸孩子的人格,比如:“你很漂亮“,“你很聪明”;

鼓励时,家长的语言更多的是夸孩子努力的部分,比如:“你态度端正”,“你认真练习”


总结一下的话,表扬更多的是对孩子外部的评价,这样容易导致让孩子依赖外部的评价;而鼓励则是对孩子内部的激励,这样能够让孩子学会自主的评价自己。


孩子对表扬和鼓励有多敏感?


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·德韦克曾经针对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影响,做过这样一个实验。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,4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表扬和鼓励的长期研究,而实验结果,也改变了更多家长对表扬和鼓励的认识。


这个实验是这样的,首先,研究人员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。孩子们被告知这是一个智力测验的任务。


孩子们依次单独的完成拼图。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,研究人员会高告诉孩子测试结果,并附一句夸奖的话。



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,第一组是表扬组,这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。比如,“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,你很聪明。另外一组是鼓励组,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,比如,“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,所以表现得很出色。”


而这个实验设计有趣的点就于,孩子完成任务后,只给一句夸奖的话。一句话足够呈现出孩子对表扬和夸奖的区别是否敏感。


 夸奖与被鼓励,接下来的行为大不同


随后,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,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,第一种简单一些,和第一轮的难度差不多;第二种难度更大一些,但是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。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个难度级别的测试。


结果却发现,在第一轮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,这一轮大部分都选择了简单的任务。而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,却有90%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。而由此可见,自以为聪明的孩子,不喜欢面对挑战。
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德韦克教授在研究报告中写道:“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,等于是在告诉他们,如果想保持聪明,就不用冒风险犯错误。”这也就是实验中“聪明”的孩子的所作所为: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,而躲避不再聪明的风险。


 测试继续进行,结果越来越出乎意料


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。这一次,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难度的测试。这次测试是初一水平的测试,难度很大。所以,孩子们没有通过测试。但是,在第一轮任务中,分别得到表扬和鼓励的,他们面对失败后的归因,却有了巨大的差异。


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,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。但是他们在测试中,却非常投入,并努力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来解题。


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,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。他们在测试中一直表现的很焦虑,挑战失败后,整个人都显得很沮丧。



接下来,德韦克教授又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。这次的题目的难度和第一轮一样简单。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,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,退步了大约20%;而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,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竟然比第一次提高了30%左右。


四轮实验结束后,德韦克教授对这样的实验结果这样解释道:“鼓励,即夸奖孩子努力,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。孩子会认为,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。反之,表扬,即夸奖孩子聪明,就等于告诉他们,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。这样,当他们面对失败时,往往束手无策。”


当家长们看到上述实验中,夸孩子时用鼓励和表扬两种不同的方式,对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有如此大的差异,应该以后也会多用鼓励的方式来夸孩子。那么,具体家长应该如何做呢?


如何用鼓励的方式夸孩子?


我们总结了这些小技巧:


1. 具体、客观地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成果


比如孩子培养孩子弹钢琴的兴趣,很多父母在孩子弹完一首曲子后,可能只是一句赞美的话带过:“嗯,宝贝今天的曲子弹得真不错!”


其实这样的夸奖,并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。


我们应该给表扬赋予鼓励的力量,比如这样表扬孩子:“今天的曲子弹得非常熟练,中间没有什么间断,而且弹奏的时候特别带有感情,让人觉得特别有意境。 ”


又比如,孩子一直比较自我,但是这次家里来了客人,孩子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了小朋友吃。你可能只会说:“儿子,你真棒!”


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,也就敷衍而已,并无鼓励作用。


如果我们这样肯定孩子的表现:“宝贝,我看到了你今天主动把你很喜欢的食物分享给小朋友哦,你学会了如何和别人分享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,你让我很欣赏。你看到了吗?小朋友吃到你分享的食物,也会很开心。”


所以,每次要表扬孩子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尽量说出他值得表扬的细节,也要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。



2.夸那些成长性的特质,而非固定性的特质


所谓固定性的特质,就是说一个人身上固定不变的特征,比如:聪明、漂亮,这些固定的部分也有一个特点:大部分都是先天的。


而一个人的努力、坚持、认真、负责任等能力,却都是非固定性的,是能够后天提升的,如果刻意提升和加强,这些特质也可以不断地成长,因此他们也被称作成长性特质。


这也就如上文中德韦克教授的实验中那样,当孩子挑战成功后,把孩子成功的结果归因为努力,即使下次挑战失败了,孩子也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,因此会更加努力;而如果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为聪明,如果挑战失败了,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再聪明了,因而变得灰心沮丧,不再愿意面对挑战。



无论鼓励也好,表扬也罢,我们夸孩子的最终目的,还是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人,他能够内心有力量,能够有能力对自己做出评价,能够在遇见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自我激励,而不是总是依赖于外界的评价。


“正面管教”创始人之一,德雷克斯说过,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,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。受到鼓励越多的孩子,行为和性格会越好越健康。


家长的鼓励,其实就是在教会孩子,如何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力量,形成自己的胜任感,最终能够真正地形成自信的品质,和自主的人格。


划重点

1. 表扬和鼓励有着本质的区别,表扬更多的是对孩子外部的评价,这样容易导致让孩子依赖外部的评价;而鼓励则是对孩子内部的激励,这样能够让孩子学会自主的评价自己。


2. 鼓励,即夸奖孩子努力,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成功的感觉。


3. 尽可能具体、客观地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成果,细节很重要。


4. 要夸那些成长性的特质,而非固定性的特质。

  • 自编书,社交网站内容一键印书

    我的书 优惠活动

  • 在线编辑 | 实时预览 | 高清印刷

微信书QQ空间印书博客印书 更点自编书相册 QQ说说日志相册印书